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605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这个问题问的好!韩信也是通过与萧何交谈,从而打动萧何,被刘邦封为大将军,也可以讲韩信是靠“纸上谈兵”打动萧何的,但韩信的纸上谈兵和赵括、马谡不同,因为韩信确实有才,并且跟随项梁、项羽征战多年,有丰富实战经验。
韩信跟随项梁、项羽征战多年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
据《史记|淮阴侯列传》记载,韩信年轻时候,家境贫穷,还没有好品行,经常寄居别人家吃闲饭,连他妻子都嫌弃他。
后来,由于秦末乱世,楚国大将项梁也起兵反秦,所以韩信就持剑投奔了项梁,项梁死后,又跟随项羽,项羽封他做郎中,跟随在项羽左右。
在韩信投奔刘邦之前,先后跟随项梁、项羽,并且与秦国部队交战多次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,同时项梁和项羽都是秦末名将,韩信从他们身上应该学到不少用兵之道。
韩信自身也比较有才
从韩信与萧何、刘邦的对话可以看出,韩信确实有才,他对项羽的分析很有道理,并且非常深刻。
他认为项羽虽然恭敬慈爱,言语温和,有生病的人,项羽会心疼得流泪,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,但是等到有人立下战功,该加封晋爵时,却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,磨得失去了棱角,都舍不得给人,说项羽是妇人的仁慈。
另外他也将刘邦与项羽进行了比较,认为刘邦在勇敢、强悍、仁厚、兵力等各方面都不如项羽,但刘邦会用人、讲仁义,舍得分封、并且有先入关中为王,且与咸阳民众有约法三章等优势。
所以,韩信为刘邦提出了夺取天下的谋略:1、发封文书,平定三秦;2、与项羽反其道而行,任用英勇善战的人才;3、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;4、以正义之师,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,向东进攻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韩信确实比较有才,有战略思维。
刘邦给足了韩信面子,助其在军中树威
刘邦听从萧何建议,选择了良辰吉日,亲自斋戒,设置高坛和广场,任命韩信为大将军,给足了韩信面子。
要知道,平常刘邦待人是很随意的,对人轻慢,不讲礼节,任命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,而这次一反常态,这么隆重的任命韩信,刘邦的下属都犯嘀咕,但对韩信也不敢轻视。
所以,刘邦这么隆重的任命韩信,也帮他在军中树立了权威,有利于韩信统兵打仗。
韩信对项羽比较熟悉,所以攻击项羽非他莫属
俗话说: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韩信曾经做过项羽的郎中,陪侍在项羽左右,对项羽脾气秉性非常熟悉,并且他还了解刘邦。可以说是知己知彼,那么由他来攻击项羽,肯定能够取胜。
所以萧何就说,如果刘邦想向东发展,和项羽争夺天下,那就非韩信莫属。
而赵括、马谡则没这些优势
赵括虽然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,自幼熟读兵书,但是缺乏实战经验,不知道灵活应变,结果在长平之战中,让秦国大将白起打败,坑杀40万赵军;
马谡虽然有才气,与诸葛亮很投缘,并且献攻心计,助诸葛亮平定南方,但是他也缺少实战经验,只会论兵。在诸葛亮北伐讨魏时,马谡被诸葛亮任命为北伐先锋,因为对魏国将领的不了解,又对地形地势判断失误,并且违背诸葛亮用兵部署,痛失街亭,从而留下诸葛亮“挥泪斩马谡”的典故。
结语
赵括、马谡与韩信相比,都缺少实战经验,并且不知道“兵乃诡道”的道理,不能随机应变。照本宣科,不知道战场环境不同,对手不同,应用的计谋也不相同,所以最终落败,留下“纸上谈兵”的笑话。韩信与他们相比,实战经验丰富,并且经常随时而变,随地而变,随需而变,且“知己知彼”,所以一路开挂,最终帮助刘邦,夺得天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